News Center
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恪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以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并在业界获得良好的口碑
新闻中心
021-39762006
最新动态:
  • “限塑令”施行七年 白色污染仍难全面禁止
  • 环保承诺成空文 通报批评只是第一步
  • PLA解析
  • 神奇塑料:放水中几秒就溶化
  • 太空垃圾与日俱增 科学家提出“怪招”清垃圾
  • 塑料袋的替代品——生物包装袋
  • 废渣变优质水泥中国发明“凝石”技术
  • 家居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微晶玻璃
七年尴尬,限塑令僵局亟待打破
来源: | 作者:xinxinghuanbao | 发布时间: 2028天前 | 25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只有解决了难落实、难监管的现实问题,使得限塑令更具有可操作性,甚而向“禁”的一面迈进一步,限塑令才能打破僵局,“活”出个样儿来。
  
  菜场塑料袋免费用、随便用,这是现代快报记者目击到的实情(详见今日快报封11版)。“限塑令”的疲软和尴尬,可见一斑。
  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的出台,一度表现出变革之力。公众不难察觉,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和丢弃量明显减少。统计显示,限塑以来全国少用塑料袋670亿个。
  但可惜,“白色污染”仍然严重。限塑令为遏制白色污染而生,但事实上,最大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而仅仅将近7年的时间,限塑令就疲态尽显、落实乏力。在菜场等场所,限塑令可谓一纸空文,甚至有人“闻所未闻”。
  奇怪的是,超市却因限塑令的实施名利双收,成了最大赢家。南京城东一家超市每天就能卖出几千个原本是免费提供的塑料袋。
  “限塑”不力,“卖塑”疯狂,这是什么概念?
  限塑令何去何从,颇多争议。
  此时,江苏发出坚持和加强限塑令的信号—昨天,《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自本条例施行一年后,餐饮经营者应提供可循环使用筷子和可降解塑料餐具;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无偿或者变相无偿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
  从“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到禁止售或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内涵立变。毕竟当下,超市卖的多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
  江苏“加强版限塑令”的审议,显示了政令的延续性,对推进环保具有深远意义。而其面临的艰深课题是,如何通过细则的铺陈和罚则的升级,一解限塑令落实不力、监管乏力的老大难。
  把脉限塑令,硬伤明显。昨天经济日报有报道称:“限塑令”只是规定了相关部委局的职责,未明确政策的整体实施由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只对塑料袋标准、收费提出了要求,未设定塑料购物袋的限制目标以及相关的实施计划,难以进行有效评估。
  而“有偿使用”的机制,则是落入了“惩罚陷阱”:当缴纳罚款使得迟到行为“合理”化,人们当然不迟白不迟。同理,当花钱“买塑”合理化,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破坏性,以及对限塑初衷的背离,也就被遮掩和忽略。
  此外,限塑令明显缺乏可执行的“操作点”,尤其是“限”而不“禁”的特性,令政令的威严与震慑力大打折扣。
  元旦始实行“禁塑令”的吉林规定,该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此令可供借鉴。
  只有解决了难落实、难监管的现实问题,使得限塑令更具有可操作性,甚而向“禁”的一面迈进一步,限塑令才能打破僵局,“活”出个样儿来。